反饋內容

幸福是什麼?

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。 小時候要幸福很簡單,買一件衣服與吃一顆自己想吃的糖果就很幸福;但長大後幸福好像變成一種奢求。 能夠好好的享受食物、享受人生,就是一種幸福。 能夠陪伴家人、陪伴自己的另一伴就是一種幸福。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,以前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,人們好像比較快樂,現在科技發達了,反而花更多時間在那些先進科技上,浪費了人生的大好時光,也招來了更多不必要的煩惱。

什麼是幸福的快樂論?

所以,說「幸福就是快樂」似乎挺合理的。 有些哲學家認為,快樂的程度就是愉悅與痛苦抵銷後的總和。 愉悅(pleasure)泛指那些正面的經驗:當你在冷天沖熱水澡,或是看精采的電影得到的那些正面感受。 相對地,痛苦則泛指那些負面的經驗(pain):踩到釘子和失戀帶給你的負面感受。 我們可以在概念上量化快樂、愉悅與痛苦的程度來說明一些比較複雜的體驗。 例如,我們可以想像按摩帶來的愉悅值是+5,痛苦值是-2,最終愉悅與痛苦的加總值即是+3,這意味著按摩所帶來的快樂程度就是+3。 雖然按摩會痛,但總體而言是好的。 幸福的快樂論 上述將幸福等同於愉悅與痛苦之加總的主張,稱為幸福的快樂論(hedonism about well-being) 快樂論會如此解釋幸福的來源:

什麼是主觀幸福感?

近年來探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很多, 這些研究對心理學的傳統目標── 了解憂鬱、焦慮和不快樂情緒所形成的不幸或不健康, 提供了補償, 也對心理學的研究者提供平衡的觀點,從正向層面探討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經驗。 過去的研究大致界定出主觀幸福感可由兩種概念構成: 在認知方面,通常以生活滿意來了解個體的幸福感受; 而在情意方面, 最常探討的則是快樂和不快樂的情意(Dener et al., 2005)。 本研究同時探討認知與情意幸福感, 發現生活滿意和正、 負向情意之間呈現適度的相關,儘管如此, 認知與情意的主觀幸福感仍是有些分別的, 分開來探討將可提供相互補充的資訊(Pavot & Diener, 1993)。 了解人們的生活滿意具有了解生活質量的意義( 邢占軍, 民94)。

全球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

獲取迎新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