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饋內容

網路詐騙是什麼意思?

網路詐騙 (又稱 線上詐騙 等,英文: Internet fraud )是指利用有網路連接的 網際網路 服務或者軟體,對受害者進行詐騙或其他利用的行為,例如可能導致 身分盜竊 的個人資訊竊取行為。 網際網路服務也可被用作向潛在的受害者進行宣傳的行為,進行虛假的交易,或者是向金融機構等與該盜竊行為有關的第三方傳遞虛假資訊。 研究顯示,網路詐騙可通過社交工程 [1] 與社會影響力的管道發生。

被詐騙會怎樣?

受騙民眾可能會被要求寄送提款卡和銀行帳戶,若照做,帳戶可能就會被警示、變成人頭帳戶。 詐騙集團會自稱是公用事業客服,謊稱民眾的證件遭人冒用申辦多支門號、電話費欠繳;或假借健保局官員,稱健保卡遭盜刷;也可能自稱警察、檢察官,稱民眾涉及刑案、帳戶涉及洗錢。

什麼是詐騙集團?

詐騙集團通常會以話術,諸如:洗碼量不足、需繳交額外保證金、需繳交交易稅金、網站遭駭客入侵、IP異常、甚至關閉網站等方式拒絕出金,被害人往往等到發現帳號遭凍結或網站關閉才知道遭詐。 隨著疫情帶動線上服務的普及化,導致詐騙猖獗,根據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統計,2022年共為全球用戶查詢辨識出超過4億540萬次詐騙電話與簡訊,儘管已較前一年趨緩13%,但仍明顯在高檔。 Whoscall更發現,在個資外洩的威脅下,詐騙集團藉由掌握顧客消費紀錄,透過短碼及VoIP系統(+886開頭)變造電話行騙。 從數據來看,歐美先進國家同樣面臨此課題。 2022年英國詐騙案件高達300件,為此損失12億英鎊(約460億新台幣),平均每15人就有一人是受害者。

網路購物會被詐騙嗎?

其中最常見的應該是第 (1)點 網路購物詐騙 了,即使「不要去ATM操作」的宣導很常見,但是現在的手機網路銀行app都可以即時轉帳,且詐騙集團真的都可以說出我們在哪個平台買了什麼東西,容易取得被害人的信任,但這都是因為網路平台的資安不安全,導致資料遭洩漏的結果。 連帶的第 (2)點,假冒身分的詐騙也很常見,舉凡警察、檢察官、各政府機關人員(例如健保局)、銀行客服、銀行經理,任何詐騙集團劇本中,可能我們會有的問題,他們都有相對應的假冒人員可以來應對,就連操作手機網路銀行app,都為了讓我們放心,第一次不會讓我們直接輸入詐騙集團的帳號,而是要操作數次失敗後,才會要求轉入他們指定的帳戶,話術通常都會是:前面的步驟是為了授權(或解除授權),現在的步驟是正式操作,然後一旦錢轉帳成功,就也被騙成功了。

相關文章

全球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

獲取迎新禮